您好,拥有健康就是幸福!欢迎访问临沂恒任耳鼻喉医院官方网站!

幽门螺旋杆菌慎重别疏忽

2022-4-21 8:47:3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1155

全球约有半数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近期,《动脉粥样硬化﹢》发表的一篇来自中国研究团队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发现,除了胃癌,幽门螺杆菌的持续感染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相关。

在这项研究中,共有包括MN队列(来自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9个健康筛查中心,共计85358名参与者)和MJ队列(来自北京MJ健康管理机构,共计8557名参与者)的9万多名中国成年人被纳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MN队列中为40.1%,在MJ队列中为37.1%。

总体而言,与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参与者相比,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更有可能是女性、目前吸烟者、目前饮酒者、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年收入低于10万元、教育水平在高中及以下的人。同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较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

MN队列中13.13%的参与者在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时出现颈动脉斑块,MJ组中14.95%的参与者在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时出现颈动脉斑块。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参与者相比,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参与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更高。

基于上述结果,研究者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显著增加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且这种相关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混杂因素和已知危险因素无关。预防幽门螺杆菌具备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负担的可能性。

幽门螺杆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多种可能途径。1.幽门螺杆菌可能直接侵入血管壁,引起血脂异常。2.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发免疫反应。长期接触这些免疫因子可能会引发内皮功能障碍,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3.幽门螺杆菌分泌的空泡毒素A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自身免疫反应的分子模拟以及血小板聚集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制。

要想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方面取得良好效果,除了正确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克服治疗过程中的沟通、信任和经济障碍同样重要。

微信图片_20220418090323.jpg